回顾2022年,智能交通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冰冷疫情冲击产业链,尾部企业继续刺骨寒天,这一年,既是行业版图不断外扩的拐点之年,又是行业企业加速“内卷”的抢滩之年……
如何评价2022?站在年末岁首,我们筛选出智能交通行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十大“关键词”,回顾热点话题和重大事件,透视波澜壮阔的2022。
01
关键词一: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作为产业数字化核心技术之一,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政产学研用等各界争相关注。
“数字孪生”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引领性技术,受到国家及各行业领域的高度重视,《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国家政策对交通数字化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
今年以来,数字孪生技术快速发展并落地应用,众多智能交通行业企业先后推出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慧高速等智能交通领域掀起了数字孪生应用热潮,衍生出行业发展新趋势。
比如腾讯先后推出“数字安途”智慧高速解决方案以及“实时孪生+交通OS”双轮驱智慧高速解决方案2.0。
基于数字孪生各演进阶段的关键技术,腾讯融入了自身对于数字孪生产业应用的理解,提出了“实时孪生”的理念。
聚焦感知、分析、计算和AI深度学习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尤其是游戏技术贡献的建模、AI渲染、自动化场景构建等核心能力,腾讯打造了实时孪生平台。
智能网联和高速公路是腾讯数字交通孪生地图能力最直接的展示。
12月1日,在2022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数字孪生专场,腾讯发布了《腾讯数字孪生云白皮书》(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全面阐述了数字孪生的发展背景、技术体系、应用场景和演进趋势,多维且深度的解构了数字孪生全链条。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进行全息路口构建,华为推出的全息路口、全息路网,应用于智慧高速、智能隧道等领域建设的全息感知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而全息路口是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将城市道路上的全要素进行数字化还原,进而为交通治理提供一体化解决措施,是为交通精细化治理而生的一款产品。
对路口交通进行精细化治理,首先要获得路口的交通信息,比如车行状况、人行状况、存在何种交通问题、应该采用何种治理措施等,将路口客观存在的交通对象转换成系统可理解的数据。
此外,百度在河北京雄高速的建设中,研发应用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高速公路运行管理平台,聚焦基础设施管理、状态监测、态势感知、设施设备运维等方面。
02
关键词二:车路协同
自动驾驶目前发展出了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两大路线。
2022的车路协同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车路协同发展至今,整体上产业链已经搭建成熟。主要包括车、路、云、网、图五大关键环节。
产业链上游有做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国产化芯片等硬件设备相关企业,中游有做智能计算相关的企业,下游有做车路协同相关的运营服务和前端业务应用的企业。
除了技术路线的企业外,不同场景对于车路协同有着不同的技术需求,因此场景解决方案商和运营商也是车路协同产业图谱中的重要部分。
在企业之外,还需要政府部门全程协助项目的整体运行。也有观点认为,提高路侧覆盖率和车端渗透率,究其根本也是商业化路径的问题。
随着车路协同逐步走向规模化与市场化,路端基础设施的改造成本将从现在的100余万元/km进一步降低,据亿欧智库预测,2025年将降至50万元/km以下,路端市场规模也将在2022年-2025年间迎来快速增长,2030年中国车路协同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6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03
关键词三:碳中和
国际大多城市的交通碳排放量占其年度碳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从交通碳排放的结构看,道路交通是交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我国2018年超(特)大城市交通碳排放达到亿吨量级,能源消耗量占全国总能源消耗量的10.7%,而在交通部门的总排放量中,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民航运输分别占73.5%、6.1%、8.9%和11.6%,主要特征与国际大城市逐步趋同。
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绿色交通,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面对“双碳”的考验,交通运输行业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行业行动方案,包括产业政策、用人政策、降碳政策、投入产出成本效益、碳交易,涉及铁路、公路、水运、邮政等各个子行业。
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法律规制的落地还要在节能减排上下功夫,而依托的核心趋势主要集中于新能源交通运输方面的立法框架及其延伸。
以政府主导加速电动化转型,同时借由法律对传统能源汽车予以阶段性限制后,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政策导向的行业出路。
腾讯在交通行业的数字化发展当中已经有所体现,腾讯基于自动驾驶感知能力形成的智能道路巡检方案,已经在深圳福田落地应用,相较人工巡检的方式效率提高了十倍。
因此,传统商业模式对不可持续起到了推动作用,绿色转型亟需新的商业模式。
碳中和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机遇 全球碳中和意味着传统工业时代的落幕,一个新发展时代的开启。
04
关键词四:智能交通运营商
百度李彦宏新书《智能交通》自去年出版以来今年全年畅销,书中提到”智能交通运营商“这个概念,智能交通运营商的提出至少在道路交通领域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参照电信运营商的模式,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并定义了智能交通运营商的四种角色:
一是成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驱动者;
二是成为智能交通服务的提供者;
三是成为智能交通产业链的推进者;
四是成为智能交通技术的创新者,以及建设智能交通运营商的关键参与方:政府和企业。
在传统的交通信息化项目中,建设方多是以硬件商为主,提供路端感知设备、大屏展示系统等产品、解决方案。
而随着AI、大数据技术的进步,软件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以软件见长的科技公司开始在智能交通项目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智能交通运营商进入一座目标城市的市场,开始就在内、外场设备、系统建设中担任重要角色,往往会给后面运营打造好的基础,能动性更强。
另外,目标城市市场的入场券定位一定要尽量高。在开始的时候就能以总包、总集成的角色进入,能与政府决策层有前期良好的沟通,会对后面的运营,综合治理以及良好效果的取得创造好的条件。
城市交通问题是复杂的,解决问题也是需要跨部门的,专业技术手段也是多样的。
因此,一个复杂的问题解决往往是需要多个专业细分领域的企业共同完成,这就要求运营商具备,或自建,或参与到行业大生态中去,共同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具有大数据驱动业务、跨领域专业理解和能力特征的企业往往在运营商市场中更具有竞争优势。
05
关键词五:智慧高速
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随着政策的完善、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我国传统高速公路的数字化升级和智慧化建设正在迈入加速阶段。
近年来智慧高速试点建设的政策推动十分给力,今年《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对智慧公路的场景化应用与功能指标提出了目标要求,截至2025年底,预计:
广东全省新改扩建智慧高速1000公里;
浙江全省将建成智慧高速1000公里,新建智慧国省道500公里;
江苏全省实现存量公路智慧化升级1200公里以上,在约20公里道路上实现车路协同;
四川全省将建成车路协同示范线路为2000公里,将把都汶高速、映汶高速、绕城高速全面纳入智慧高速路网建设,打造200公里的智慧高速测试网;
北京将建设300公里智慧道路(含城市道路);
广西全区智慧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00公里;
根据山东相关规划到2030年全省智慧高速公路占比将达到50%以上,有望预估超过5000公里。
智慧高速本身实际上是一个软硬一体推进的项目,就是它既有工程建设里面的硬件的建设施工的内容,但是也还有信息化的软件的这个特点,实际上同传统的机电施工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突出体现为,多数智慧高速公路均为零散性、碎片化的尝试,缺乏成熟的、完整的、可借鉴的综合性、系统性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模板。
目前智慧高速试点中普遍应用了雷达设备(包括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雷视一体机)、边缘计算设备,探索应用车路协同RSU和OBU,建设智慧高速云控平台,探索数字孪生、车道级管理、准全天候通行等应用。
利用高智能的车道机器人打造了无人收费站解决方案;
启用AI交通视频智能分析平台,根据图像处理算法对车辆、行人的移动轨迹、流量等进行自动分析监测;
车路协同V2X云控具备道路感知、全路段高精度定位、路侧V2X通信、云端管控平台,并提供车辆运行、交通环境、交通管理、施工养护等动态业务提供车道级高精地图服务能力;
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将高速公路环境下的各类交通实体目标及其状态信息转化为可呈现、可分析、可管理的三维数字目标。
06
关键词六:雷视融合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
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体系建设,作为交通行业基础设施重点建设方向,交通感知将进入发展新阶段。
视频监控在交通管理过程中充当着交通传感的主力。
然而,视频监控在雾雨天气等低照度情况下,会因为“看不清”“看不准”难以全天候发挥作用。
而雷达通过检测目标的反射频率,既可以测距,也可以测速和检测目标的实时位置,有效弥补视频监控的不足,让感知系统持续工作。
为满足当前智慧高速发展高标准建设需求,海康威视、宇视等厂家都纷纷推出推出雷视融合路侧感知系统,构建智慧高速的感知底座,能够支持现有设备的利旧和新基建车路协同系统的融合应用。
雷视融合技术通过将视频监控和雷达融合应用,最大程度实现了两大技术方案的优势互补,雷视一体机等设备也凭借其稳定良好的性能,成为了近两年交通管理部门的主要选择。
雷视融合路侧感知系统较于传统视频网感知系统,面对大流量、复杂路况、场景丰富的高速公路,可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全路段、全要素、全功能实时目标检测、交通参数统计和交通事件上报。
道路场景主要分三大类:路口、路段和高速,多场景下的应用,对于车辆流量、行为分析、运行态势等提出更高要求,雷视融合可充分呈现车辆的基础信息、位置信息、速度信息、属性信息和事件信息,充分展示行人及非机动的感知、结构化信息。
未来,雷视融合路侧感知系统可支持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的高速应用,实现商业闭环。基于雷视融合的感知底座是未来高速智慧化的基础,将助力提升高速公路安全性、通行效率及管理运营能力。
07
关键词七:数字化转型
数字交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和核心驱动,促进物理和虚拟空间交通运输活动不断融合、交互作用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在数字化思维指导下,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客货运输服务能力,是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的履职所需,也是交通运输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要义。
数字化转型是十四五的主旋律,这里引用一下中国交通报记者的一篇文章的说法;
现在的“数字化”,则是指利用摄像头、传感器、信息传输,将物理世界中的数据、信息、知识,转变为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形成可识别、可存储、可计算的信息,再通过建模进行处理、分析、应用的过程。
由此可见,无论过去和现在,“数字化”,是一个过程、一种技术,更是新时代实现飞跃进步的一种方法、途径。
数字化改革,就是把“数字化”这个过程、技术、方法、途径运用到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大业中。
即通过大范围、多层次的信息采集,高速度、高保真地传输和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对政府、企事业甚至个体单元等各类主体的架构、战略、规划、运营、管理、生产、营销、安全等各方面、各层面进行系统、全面的变革。
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目标下,需要借助数字技术重塑交通网络,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加强路网衔接,形成高效、低耗、智能、安全的交通新业态。
08
关键词八:元宇宙
“元宇宙”的英文名为“Metaverse”由“Meta”和“Universe”组成,这也是“元宇宙”这个词的由来。
元宇宙这个词早在1992年的时候一本科幻小说《雪崩》当中首次提出,元宇宙的意思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并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
元宇宙是个比数字孪生更庞大、更复杂的体系。两者有不同的技术发展和演化路径。
数字孪生是起源于复杂产品研制的工业化,正在向城市化和全球化领域迈进;
而元宇宙起源于构建人与人关系的游戏娱乐产业,正在从全球化向城市化和工业化迈进。
元宇宙提出了一种改变出行方式的可能,从航空、水运、轨道、公路等交通出行的无缝衔接,到飞机汽车、飞船等不同的极致体验。
“互联网+”已经逐步改变了人们的出行形态,数字交通产业的演变一定会充满更多期待与创意。
产业元宇宙下的数字交通主要体现在数字化场景与数字化内容上。
数字交通产业新的生产模式包含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升级(交通基建、车路协同)和交通工具研发量产(网联汽车、自动驾驶)以及新型出行交通体验等方面。
元宇宙的核心实际上就是数字仿真技术,通过感知、定位等信息技术,在高精度地图基座中构建交通场景仿真和车辆动力学软件的运行环境,它可以将道路、车辆、环境、气象甚至人等真实信息通过元宇宙端口接入,构建类真实的交通时空框架,并通过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策略,使得交通仿真更加贴近真实、更加精准。
09
关键词九:双智城市
“双智”城市致力于实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2021年4月,住建部与工信部确定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等6个城市为第一批“双智”试点城市。
2021年末,又增加了重庆、深圳、厦门等10个第二批试点城市。
“双智”城市试点有利于探索汽车产业转型、城市建设转型、社会发展转型三方面的新路径。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与智慧城市发展是高度相关的,智能网联汽车需要城市提供应用场景和测试环境来不断迭代完善,需要城市道路智能化设施提供感知信息提升安全性支撑。
同时,智慧城市可以发挥智能网联汽车的移动感知优势,配合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
各试点城市在法规标准、应用场景测试、商业化运营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这些都是围绕智能网联车与基础设施的互动展开的,毫无疑问,车路协同是建设“双智”城市的关键技术。
深圳、厦门、长沙等城市的实践说明,车路协同将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通行效率,减少事故发生。
厦门BRT采用5G+V2X技术支持安全防碰撞、信号灯协同、节能减排、精准停靠等应用的部署,显著提升BRT车辆通过路口时的安全性。
长沙智慧公交通过与信号灯控制系统进行交互,实时调整信号灯相位配时,通过绿灯延长等方式实现公交优先通行。
此外,得益于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车路协同将加速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运营。
比如,北京经开区是国内首个乘用车无人化运营试点区域,按照有序发展的原则,目前相关企业开始进行自动驾驶无人化第二阶段测试,开展“前排无人,后排有人”的测试工作。
下一阶段,可以考虑以需求为导向,跟进技术研发与基础设施建设。
“双智”城市的试点内容也将不断扩展,依托车路协同技术,可逐步将试点范围从城市扩大到城际高速公路等。
10
关键词十:数据安全
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提出到2023年底,初步构建起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
不论是智能汽车还是车联网产业的哪一个服务大类,都需要依托“数据信息”这一个核心要素。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尤其是数据安全已经引起了全球重视,目前有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隐私和数据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数据安全就必须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行业层面,一个是企业层面。
这两年政府方面开展了大量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治理相关工作。
2021年至今,国家各部委、机构发布智能汽车网络与数据安全相关政策法规累计约27项。
从文件效力上看,有法律2项,行政法规2项,部门规章3项,规范性文件13项,部门工作文件3项,政策3项,推荐性标准1项。
从内容和方向上看,网络安全相关文件有5项,数据安全相关文件有11项,同时包含网络和数据安全的综合性文件有11项。
结语:
2022年度的产业画卷并非仅仅几个关键词便能概括,2022年,是创新变革的一年。
从技术创新到商业模式进阶,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我们见证了智能交通行业转型升级迸发出的强大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领域存在的看似复杂的各类问题,在“科技赋能”的力量下得到逐一化解,智能网联时代带来出行的改变将影响每一个人。
2022已经为未来出行开了好头,交通体系的重构有待我们亲眼见证。
(文章转载自CPS中安网,以上图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等事宜,请联系我方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