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是人类走向“元宇宙”的暗门?

 品玩 腾讯新闻

Winnie今年29岁,在一家科技公司市场部服务。

她是一个元宇宙论坚定的怀疑论者,直到她的两位同事各自将家里的VR头设带到了办公室里,并在午休时间旁若无人地在休息区打起了虚拟乒乓球。

这原本只是VR设备中一个早期的成熟应用,但是Winnie却大受震撼。她第一次感受到双人实时在线时,那种沉浸式的丝滑感受。设备会根据手柄的角度与速度变化,将击球这件事情精准地模拟在一个虚拟球台上。

“领导用了都说好。”

从此,VR乒乓球、VR网球等“VR运动”就成为了办公室的长青项目,融入成为该部门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尽管没有人将这种看似低级的游戏称之为“元宇宙”。但这些竞技类的实时互动游戏,的确在场景上符合元宇宙早期探索的模样。例如Roblx就曾经将元宇宙归纳出八个要素:

“身份、社交、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

而在一个竞技游戏中,玩家拥有天然的阵营、通过体感和视觉进行的交互逻辑、低延时的实时互动、竞技游戏本身的计分系统。更重要的是,它成功拟合了一个线下的场景,将它用比较高近似度的方式搬迁到了互联网上。

VR乒乓球显然不是元宇宙,背后的技术也不复杂,但却是一个初阶元宇宙的样子,未来也或许也将成为元宇宙的沉浸式场景之一。

换言之,这是一个场景探索大于技术探索的“古早”尝试。

VR乒乓球已经可以做到细腻手感

这种“VR启蒙”唤醒了Winnie对于身边元宇宙早期痕迹的探索欲望。

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场景正在被“动态地”“揉进”互联网的世界中。在过去,互联网意味着文字、图像与信息的传递。在互联网上使用微信、看电影、听音乐、写文档,已经成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普通生活。

但是在现在,越来越多立体的信息被放入到互联网当中,并以实时的方式与人发生各式各样的互动。而这种立体互动,大部分时候又都与“运动”这件事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比如Winnie在国贸办活动,意外地发现酒店里竟然装着当下时兴的FITURE健身镜。通过一面智能镜子,可以与无数教练在镜子前做动作拟合。而镜子也可以通过动作姿态的呈现,来获得针对性改进意见和动作评分。

“要是能搞个直播模式,或者在异地恋模式,让身处不同地方的情侣一起健身就好了。”显然,Winnie对这类产品,已经有着比魔镜产品经理更多的期待。

不过,现在已经有更多的产品正在满足Winnie对于互动性的想象。而对于Winnie来说,承担起这个新功能的是Winnie新买的家用动感单车。

作为一个热爱骑行的南方女生,北京的冬天对Winnie显然是不够友好的。作为替代,Winnie在双十一给自己买了Keep动感单车。

用Winnie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把‘互动性’写在脸上的产品——大屏、直播、智能变阻。你甚至可以边看Keep直播、边参加直播PK、再顺便发几个弹幕。而这台设备还能像一个暖男,在你蹬不上去的时候,智能降低一点阻力。

在这样的产品面前,你甚至已经可以想象到,未来屏幕变成VR的样子。

在北京的Winnie,未来或许可以和远在美国读书的男友,同时在一套由VR构建的环青海湖赛道上竞速。智能变阻的单车可以模拟上下坡道,头显则用来为场景建模。当然,如果青海湖还不够酷,霍格沃兹也并没有什么不可。

通过设备革新,异地恋情侣可以一起骑个车。不仅增进感情,还可以每天检查彼此的身体健康状况。谁输了,谁就再加练3公里。

一次由健身开始的“场景革命”

健身是一个天然的跟场景高度关联的行为。

如果我们要骑车,我们会找一条公路;如果要打球,我们要拿着球,约好友去球场;如果要健身指导,我们要预约教练到对应的工作室。

对于“运动”这个行为而言,场景一直是个“集权者”。

如果没有“场景”的支持,运动爱好者便很难开展对应的活动。而另一方面,这些场景是过去的互联网所无法替代的:视频再好,依然不如健身教练手把手带练;游戏体验再丰富,也无法让替代我背身单打入筐时的畅快。

而击穿这种“场景集权”源于两个动力,一个是疫情、一个是科技。前者让大量的线下场景无法使用;而后者为前者提供了新的选项,并因为前者的红利而加速发展。

以美国“互动健身”公司Peloton为例,在疫情发生后用户数量、总收入都完成了翻倍。公司股价也从疫情前的17美元上涨到疫情后的171美元。这让Peloton几乎成为既Zoom之后,美股市场在疫情期间的最大赢家之一。

在中国市场,Keep的活跃用户规模也完成了一次快速爬坡。报告显示,疫情期间Keep日活用户同样上涨超过60%,并在今年初拿下了3.6亿美元的F轮融资。

图源:pexels

Keep、Peloton等国内外头部公司的使命之一,是通过技术手段和平台建设,不断加速推出基于家用场景的健身解决方案。无论是智能动感单车、健身镜、心率手环,还是平台中的趣味课程、健身游戏、直播PK,都是这套解决方案闭环的一部分。

从实际结果来看,这些科技手段的塑造虽然为家庭场景服务,但是从根本是对传统地理场景的颠覆,从而将健身场景从“集权模式”,切换到“随时随地”的存在方式。

而这与元宇宙对于现实场景的移植类似,“替换”与“升级”是两件同时发生的事情。

首先,场景被设备打碎、变成分布式的存在。

智能单车在哪里,车道就在哪里;魔镜在哪里,教练课程就在哪里;VR设备在哪里,乒乓球桌就在哪里。

在过去的场景中,球网、球拍等设备服务于球场的地理空间;而在科技时代下,设备本身就是场景,设备的分布式程度,决定了场景的分布式程度。

其次,技术会把分布式的场景串联起来。

以Keep这类运动科技公司为例,它们同时拥有强大的用户生态和内容生态。那么Keep便可以成为一个线上空间的串联者,让大量的用户置身于同一个数字空间中。

这个空间既可以是私域式的,如朋友、情侣之间的空间,甚至一人玩的小游戏;也可以是公域式的,如头部KOL的直播间里,可以承载数十万人同时踩动感单车。

图源:peloton游戏截图

最后,新的场景会成为新的物种。

这种新物种,一方面是“空间”意义上的:在数字空间里,既没有物理定律、也没有建筑原材料,从理论上来讲,这个空间可以是极度浪漫想象的。

如Roblx的元宇宙演唱会里,演唱者的画风可能是一个“超级巨人”的形象,艺术道具则会悬浮在天空的各个角落。

在国内,Keep等平台也做过一些游戏化课程的尝试。其中最深入人心的跨界组合,莫过于将课程与拳皇课程结合在了一起,推出了定制化的拳击课程。

另一方面,新物种也可能是社群意义上的。

Keep副总裁刘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健身天然拥有的社群属性里,会自然生长出各种社群形态,比如“直播形式背后就是团体课的形式”。

健身场景的陪伴性相对于电商主播来说更强,而技术则为这些内容主播提供了深入场景的可能性。比如在Peloton上,当一位健身教练看到有用户第100次来参加课程的时候,就会呼吁所有线上所有会员来恭喜这位用户,并请这位“百次用户”在课程中来带领大家骑一段。

未来在类似Keep这样的平台,或许也会出现诸如李佳琦、薇娅这样的健身头部KOL。

因此,在VR等技术彻底成熟之前,如通过计算机视觉交互、在线直播呈现等已经成熟的技术去强化用户与平台之间的联系。在元宇宙之前,先把整个虚拟生态建立起来,同样也是Keep、Peloton等具有内容核心壁垒的公司需要去认真考虑的。

加速科技探索

如果必须要做一个现阶段商业类型上的比喻,以Keep为代表的在线健身公司的未来,或许将是苹果+奈飞的模式——单纯的硬件或软件的内容生态,都不足以支撑起一个生态闭环。

从用户角度而言,消费者往往更愿意将它们简单视作一家优秀的内容社区公司,一个运动内容领域的“奈飞”。

用户在Keep上可以获得海量的课程与社区内容互动,而这种互动沉浸式体验则会迁移到一部分“货币化”的能力:一方面,大家喜欢这家公司,对品牌有深刻的运动品牌联想,也因此有为Keep品牌付费的意愿;另一方面,大家在内容社区里打开了对智能硬件的想象力,进而愿意为更沉浸式的健身体验付费。

因此从营收结构上来讲,Keep与Peloton正在越来越像一家智能硬件公司,一个运动健身领域的“苹果”。

据Peloton财报数据显示,其以卖动感单车为主的动感单车等硬件业务销售额,大概占了其总收入的80%。而在国内,Keep在消费品端的营收也突破10亿,同样已经超越了国内行业里大部分传统玩家。

这种业务与消费者感知上的错配,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外头部社区对于未来场景化发展的共识:

没有线上场景社区的支持,线下设备就失去了活力;没有了线下设备对场景的重塑,线上场景也失去了想象力。

从业务线来看,Keep与Peloton等诸多类型平台的运动智能硬件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直接的健身设备,例如智能健身镜、动感单车、跑步机、走步机等;另一类则是数据收集设备,例如智能手环、体脂称、智能运动鞋、挥拍传感器等。

前者可以帮助企业打造出一个智能场景,后者则可以帮助平台完善一个数据闭环。

比如在Keep直播间,目前就已经可以呈现一些最简单的手环用户互动。当用户带上Keep手环跟随主播进行锻炼,在屏幕左边栏就会呈现出通过手环记录的用户卡路里实时排名。

从健康平台的角度而言,数据收集的闭环会让平台更懂用户,进而设计出更合理的课程场景,甚至是包含营养课程在内的“全案解决方案”。但如果以数字空间的角度来说,脂肪率、心率等身体指标,可以让整个数字空间更懂用户。

例如,体脂率10%和体脂率27%的人,在空间中行走的感觉必然是不同的;同一个人的心率从60上升到120,或许也意味着他在场景中的心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阶段,元宇宙游戏更多是单纯从线上对用户做信息输出。而只有健身平台,存在通过物理世界的设备,去直接做场景的营造;再用生物指标监控,反向了解用户数据,形成用户与平台之间的双向信息流动——这恰好也是目前元宇宙生态中最缺乏的环节。

而要达成这种沉浸式的场景转换,必然是需要持续的科技投入才能做到。

而巨头也在不断加速布局健身生态,例如Facebook母公司Mata最近就官宣收购了一家VR健身平台Supernatural,加速了其在健身场景中的生态能力。

在国内,Keep率先完成了平台社区、健身游戏开发、全系列健身设备、数据收集设备的全产业链布局。

一个必然的大趋势是,线上健身公司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平台,而是会成为专注于健身场景的科技公司。

“元宇宙”的暗门?

当我们想起“元宇宙”时,很多人都会想起“缸中之脑”的想象。

我们害怕遥远未来的“元宇宙”,可能会剥夺我们对身体的控制力。但相反,元宇宙取代的不是我们的身体,而是基于过去地理位置的场景。场景被解放了,身体反而有更大的自由。

而当我们站在元宇宙的起点,健身反而成为没有那么多人关注的“暗门”,或许在未来逐步发展成为消费级元宇宙的一个杀手级应用。

它对于“场景”充分依赖,所以可以让元宇宙大展宏图;

它对于身体感知充分,可以成为深度元宇宙的一扇门;

它又是现代白领在工作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符合高频、刚需的特征。

虽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革命者,但是健身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革命对象”。而基于科技赋能下的健康应用场景,未来也必然会诞生更多的科技新物种。

*参考资料:

·《Why the Sport Industry must be aware and understand the Metaverse?》,LaSource

*注:为了方便阅读,Winnie是基于多个采访对象访谈内容集合的虚构人物。

X 提交 下一题

查看更多